长篇报告文学《现在出发》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关注,而这部作品受到关注的方式——墙里开花墙外香——耐人寻味。
《现在出发》为人们讲述了一个叫周国泰的人和围绕他发生的故事——周国泰从部队的科研所里走出来,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、转化为经济效益,又在经济效益的支撑下,成功研制出了防弹衣等高科技产品。
据介绍,作者宏甲为这部作品花费了五年时间。在出版发布会上,他神情激动,甚至给出席者朗读了不少作品片段,对作品的感情和珍爱由此可见一斑。
但是,宏甲和他的作品好像并没有在文学圈找到很多知音。尽管责任编辑认为,即使单单从艺术水准来评价,《现在出发》也有它鲜明的特色,但是,报告文学界反映平淡。也许,他们并不认为这部报告文学作品有什么特别的出众之处。
不过,“圈外人”对作品投注了较大的热情,新闻界也给以关注,一些报纸和电台已着手转载或转播。正因为此,出版者暂时撇开“内行”,别出心裁地请“外行”对作品发表意见。
“外行”们分析作品倒颇内行:
——读《现在出发》这部作品,要联系社会发展的大背景来考察,才能发现它的价值所在。这部作品最打动人、最有价值的是喊出了“开发第一生产力”。
——从《哥德巴赫猜想》到《现在出发》,反映了中国科技和改革的进步。《哥德巴赫猜想》在新时期的入口处,召唤出中国科技知识分子去攀登科技高峰,二十年来,科技界的确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,但是,许多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。今天,我们需要“二次创业”,就是要把“第一生产力”开发出来。《现在出发》正是在“开发第一生产力”上写出了激动人心的篇章。
“外行”们还由此谈到,报告文学应该关注现实,紧扣时代的脉搏;作家应该深入生活,从改革的律动中捕捉题材。他们认为,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,但因为它正在渐渐被淡忘,所以,重提这个问题,就并非没有意义。《现在出发》墙里开花墙外香,这个现象本身就是一个例证。